剛剛看完村上村樹的短篇小說"睡"
講述一個失眠主婦的狀態
然後我就失眠了
金害喔~~~(台語)
正好紀錄一下10月看完的幾本讀物
"日日100"及"廚房裡的人類學家"這2本書當是我生日當天在水準書店買的
這兩本書有一個共同的特色
作者本身的家庭背景經濟條件上都頗為優裕
所以他們能在年輕時不需先為經濟所苦
而不斷尋找自己的理想
看過這2本書若想效法書中的作者
我想
我們只須學習他們的精神與態度即可
第三本"雜貨迷完全朝聖指南"
是許多喜歡手作及愛雜貨的人都會買在身邊當成旅遊圖鑑來欣賞的
心裡一定還盤算著何時要到書中介紹的商店走一走
首先
"日日100"
"作者松浦彌太郎為日本《生活手帖》總編輯,同時也是文字工作者、書店經營者。 親自攝影、撰文,呈現他反覆思量、千挑萬選的一百件隨身心愛物品"
當初在書店為合會挑上此書?
完全是因為我喜歡書本中那100種小物的拍攝感覺
作者提到的100種真心喜歡收藏且在生活中時常用的東西
大如桌椅,小如採紅色鉛筆、四角褲
一件件在日常生活中看似隨手可得
作者都能細數與他們的相遇、相惜
這不是一本商品目錄卻人人有購物的衝動
或者讓人開始想要追求有品質的生活
對作者在書中的許多陳 述我有認同的部分
如:
讀書的好處就是隨時都能習慣一個人。而且,隨時都能相伴左右。書,真是個好東西
但我也有質疑的地方
如:
平常西裝筆挺的大人,一到假日,不但不把襯衫褲子下襬塞進褲子,頭上還帶了一頂棒球帽,這模樣就像大個子的小孩,滑稽極了...,人長大之後就要學聰明,學聰明之後就要懂得難為情。該穿甚麼也要搞清楚。
看到這段話時,我把書闔上了,總覺得這樣的想法只有不知民間疾苦的人才說得出來
大部分的人只要不奇裝異服、保持乾淨就好,跟聰不聰明有甚麼關係
坦白說
我對這本書的喜愛程度本來90分,但看到這段話後僅剩60分了~~~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作者是國際知名女高音"范宇文"的女兒莊祖宜
這本書一半的篇幅描寫作者毅然決然放下博士論文改念了廚藝學校裡的修習經驗
我看得津津有味,不只把他當趣聞看,有時捧書的那隻手似乎也不聽使喚的隨著作者的描述在甩鍋切菜呢
作者跟隨一些大廚的工作經驗讓我像身歷其境進入了世界知名餐廳的廚房一般
這本書並不是長篇小說會讓人為了結局而一直想趕緊看到最後
但是
卻讓我想要一篇接著一篇看看這次作者又會遇到甚麼經歷
書的最後篇幅也教了幾道料理讓讀者實作看看
我很快就會將他端上桌的
哈哈~~~
這本書等於就是我的"手作旅遊圖鑑"
看看書的上方跟側邊
已經被我貼了一堆便利貼
那就是我想造訪的店都一一的作記號了
在寫這篇文章時
我已經實地拜訪過3間書中提到的ZAKKA風格小店
書中介紹的網路商店我也GOOGLE了一兩間
唉呀~~~
真想也把家中布置成"雜貨"的風格
誰可以教教我收納的技巧啊~~~~~
(完)